人文学院“我爱我的祖国”研究生主题征文分享会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19-12-11 作者:胡斌 浏览次数:217




撷取万家灯火的微芒,融筑时代之璀璨;用文字传递家国情怀的厚重,共谱新时代之华彩乐章。125日,人文学院“我爱我的祖国”研究生主题征文分享会顺利举行。人文学院副院长张剑光、中文系副系主任刘畅、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重来、研究生辅导员以及优秀征文获奖学生代表出席活动。活动由学院学工办主任黎倩仪主持。

分享会上,四位博士研究生立足专业特色,就此次征文内容与与会师生进行交流。2018级汉语言文字学博士生周翔宇,结合丰富的中小学语文课文教学实例,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语文课程思政是如何做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统一、拓展视野和树立信仰的统一、网络传媒和现实载体的统一。2018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宋占峰,从藏族民间文学的整理工作、华锐藏族民歌的保护工作、网络时代的藏族文化、汉语藏语英语三语教学的发展等方面阐述了近年来天祝藏族自治县在藏语言文字的保护和传承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近年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生的种种变化。201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生郭如如,从诞生于1956年的《我的祖国》和1985年的《我和我的祖国》两首爱国主义歌曲切入,分析了爱国主义的历史和现实意涵。2018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生季珩认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苏州评弹在上海的听众尤其是票友群体,在党和政府的引导之下,自专业艺人到业余演员,从书目到听众都实现了“社会主义改造”。在党的领导下,苏州评弹不断贴合时代主题,实现了自身从流行文化到传统文化的转型。

张剑光老师就四位博士生的发言作了精彩点评,他指出,无论在哪个岗位工作,我们都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人。对我们每一个人而言,把本职工作做好,就是爱国的表现。

随后,六位硕士生也进行了精彩的发言。2018级历史文献学专业王振辉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出发,带领大家追寻国旗往事,感慨当下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吾辈学子更应以建设美好家园为己任。2019级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黄予,从家乡小城骑楼的变迁与发展切入,论述了人民与城市、人民与国家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认为只有国家富强,人民美好生活的愿望才能得到实现。2017级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刘梦婷以寻味祖国为题,通过描写万里长城、江南姑苏和西子湖畔三个典型形象,感受祖国砥砺奋进、兼容并包的厚重历史,抒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2019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何小丽,从举家三次搬迁的故事谈起,展现当代中国日新月异的变化。2017级世界古代中世纪史专业孟文赓、201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温武则以质朴动人的笔触缅怀为国捐躯的烈士。

对于硕士生获奖代表们的分享内容,刘畅老师从专业的角度给予肯定。他认为几位同学的文章写作扎实,情感充沛,抒情主体明确,文章内容清晰,结合当下,贴近事实,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饱含真情实感。陈重来老师鼓励同学们要多贴近现实开展创作,培育家国情怀,强化青年使命担当,不断提高政治觉悟,积极探索,勇于前行,以实际行动感染身边更多的同学。

会上,张剑光、刘畅和陈重来为获得优秀作品奖的学生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和奖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人文学院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拓展育人载体,挖掘育人渠道,先后承办了“都市文化和江南文化精神”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主办了“我爱我的祖国”主题征文活动、“你的镜头,我们的世界”摄影大赛、“学思践悟新思想·青春奉献新时代”2020年寒假社会调研活动等系列活动,努力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全过程,以主题教育成效促进学院新时代人才培养。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