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 主题征文选登(17)——梧桐树下人与路


发布日期:2016-07-11 作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303



梧桐树下人与路
(人文与传播学院2014级硕士一班党支部书记    张文鹏)
 
河口村是一个方圆十几里的大村,以前叫河口寨,因处于两条河流汇合处得名,建国后改名河口村。河口村历史悠长,往上追溯可到明朝,历朝历代都出现过很多名人,据说抗战的时候还出了几个大将军,还有一大批革命战士。当然河口村最出名的是梧桐路,梧桐路从村里老街到镇上近10公里,两边栽满了梧桐树。一到夏天绿荫遮满路面,看上去蔚为大观,也正因此得名。这条路是我们村学生到镇上到县里上学,村民拉运粮食,农民工外出务工等日常出行的唯一主干道,这条路就在我家门前。
说起这条路就不得不提三个人,第一个是张光荣,原名叫张训荣,名字是参军后改的。张光荣在部队的时候,因在一次战斗中用脚踢开战友身边的手榴弹被炸断了一条腿,立了功得到表彰,后来又入了党,所以就改成光荣。张光荣复员回来后就一直在村里工作,带领老百姓建设新的可口村,备受人们的爱戴。这条路就是张光荣带着我们村的老一辈们修的。小的时候听很多人说,这条路靠近老街那一片以前是个坟场,当年为了修路挖出来不少尸骨。当时最大的阻碍也就来源于这片坟场,很多人家的祖坟都在这里,因此反对的声音迸发出来。后来的解决办法就是张光荣率先搬走了自己家的祖坟。
这条路修通后是一条石子路,两边都是大大的梧桐树,平时平平整整的,但一到下雨就是一洼一洼的水。雨稍微小点后就会有个老头,拄着拐杖,拿着铁锹一瘸一瘸地铲路边的土填坑,累了就蹲在梧桐树下休息,那个场景现在想起来还历历在目,那个老头儿就是张光荣。张光荣是在我上初三的时候去世的,那时候他还经常站在路口的梧桐树下,有时候还会蹲下去摸一摸,捡起路边的泥疙瘩用手指碾碎放在鼻子尖闻一闻。
2005年石子路铺成了柏油路,村里的大学生一个一个的往外考,农民工一批批的进城。村民富起来了,生活也都好了起来,有的不愿意外出务工的人也都在家找到自己的营生。我们组有个林场承包给了刘全,他专门贩卖木材,2005年修柏油路那会儿,刘全乘势就打起了梧桐树的主意。刘全后来找到村支书张长思商量砍树的事情。刘全对张长思说,“树是你爹种的,现在要砍谁会有意见?再说了,我也不会亏待你,咱们……”说罢刘全就伸开手掌晃了两下。面对刘全的利诱,张长思沉默了几秒钟,然后断然拒绝了。这些事都是后来修路的时候,张长思当作笑话讲给大家听的,他还戏谑的说,梧桐路没有了梧桐树那还叫什么梧桐路呐。柏油路修成之后村里的人都非常高兴,外出务工的人也到处在外面说,我们村的路都是柏油路,非常的自豪。这个张长思就是张光荣的儿子。
柏油路给村民们带来的自豪在2008年的大雪里飞灰湮灭。因为大雪,过往的车辆都戴上了防滑链,冰雪消融后,柏油路又是坑坑洼洼。许多路段都已经不成样子,一片一片的泥,每到下雨那都不像是路,到是挺像一个一个的泥潭。2014年我上大学后的一天,我妈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说家门口的那条路要重修了,从她的语气中我知道她非常高兴。我妈就因为这个消息给我打了一个电话,让我倍感诧异。后来想想也在情理之中,那时我在镇上读初中,每次往返学校都在想,什么时候这条路要是不那么颠簸就好了。我妈的想法可能也跟我差不多,或许她和我们村里的其他人更在意的是,收割粮食的时候,运粮的车能够走得更平稳少洒些粮食。如今,这条路终于要重修了。
这条路能够重修,得益于一个人。这个人叫张登云,按辈分还得叫我爷爷,因为我和他爷爷张训荣是一个字辈。张登云是张长思的大儿子,在大学的时候入了党。记得上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每次放假回家碰见他爸,他爸就会对我们说要在大学里好好表现,争取入党。后来大学毕业我又考了研究生,而张登云就直接考了家里的选调生。张长思的妻子有严重的老胃病,两个儿子都在上大学,那几年村里退耕还林,修水渠加上两个儿子上大学,后来也病倒了。如今他的儿子张登云回来了。
坑坑洼洼的柏油路给村民们带来的影响,我和张登云都是感同身受。张登云回来后,第一个要做的就是修路。那一年,镇上的财政里没有修这条路的指标,这是张登云要修路的第一个困难。于是有人给他出主意,让卖掉路两边的梧桐树,用卖树的钱来修路。这个主意在张登云耳边响起的次数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没有钱,拿什么来修路呢?张登云后来想到一个办法,但是做起来他遇到又一重的困难。他的办法就是发动村民捐款修路,困难就是说服所有的人。那段时间他挨家挨户,而且像他爷爷那时候率先迁坟一样拿出了家里给他准备结婚的钱,人心都是肉长的,村民们都被打动于是都纷纷捐款。2015年一条平直整洁的水泥马路铺成了,修路的时候刘全还说,“服了你们爷儿俩,这树看来是永远都砍不成咯”。
这就是我们村一个祖孙三代修路护路的小故事,这也是我参加“两学一做”的学习后最大的感想。“四讲四有”是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如何来落实这一标准呢,那就是回到生活,立足于实践。我们不要做夸夸其谈的党员,我们要身体力行回到群众中去,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为民有利的事,让群众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他们是这个国家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