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学生党支部开展“五老”系列专访活动


发布日期:2023-06-05 作者:胡斌 浏览次数:28


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进一步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落实校关工委工作要求,人文学院各学生党支部深入开展“老少共话二十大,踔厉奋发新征程”活动,先后对学院退休教师杨剑龙教授、张谊生教授、徐时仪教授、裔昭印教授、郭开平副教授开展访谈,挖掘“五老”事迹、展示“五老”风采、弘扬“五老”精神,将其作为青年党员们前行的精神动力与力量源泉。

笔耕不辍勤学路,诲人不倦引路者

学生生活园区第三党支部采访了中文系杨剑龙教授。“追求进步,往前奔”是杨剑龙老师质朴的人生信念。他的学术之路是一个不自满、肯攀登的过程在改革开放浪潮下,杨老师抓紧一切时间和机会提升自己,在扬州师院攻读硕士学位,得良师教诲,学习刻苦认真学校任职期间,即便学术上成就颇丰,毅然申请攻读博士深造;时至今日笔耕不辍始终坚持传承、创新学术精神和学术建树跟随着党走过艰苦奋斗历程,他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更具昂扬的精神。杨剑龙老师在时代洪流中紧跟着党的步伐,在挫折中磨练自己,成就他现在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精神。杨剑龙老师寄语青年“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在任何时候都应该有希望、有追求”每个人都应该牢记自己当下的职责和使命,不忘心中最炽热的理想。

深耕学术厚土,培育时代新人

学生生活园区第五党支部采访了中文系张谊生教授。“咬定青山不放松”是张谊生老师对待学术的志向与追求,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他始终学而不厌,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求知精神,经年累月的学术积淀,永葆初心的学术热爱,攻其一点深研深挖,在语法研究领域卓有成就。张谊生老师在一方讲台一站就是三十余年,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方面付出了诸多心血。对待学生,张谊生老师知无不言、倾囊相授,坚持待人宽厚、诲人不倦,确是人之师表。张谊生老师认为在学习和人生思想方面,都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当机会来临的时候,不能让机会溜走”,并鼓励青年学生“遇到挫折时,要用平常心来看待,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才会让我们走得更远”。

求实笃行做学问,春风化雨育英才

学生生活园区第二党支部采访了文化典籍系徐时仪教授。徐时仪老师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与求知求真的渴望,一步步向着理想迈进。作为老学者,他埋首故纸五十年研读摸索,持续发掘文献典籍中蕴涵的民族精神,在佛经音义、朱子语录及汉语白话史等研究领域成果斐然,也不断推动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作为老党员,徐时仪老师不忘初心,脚踏实地,求索无厌,将自身成长融入时代巨变,励精图治不断书写建党百年华章。作为老教师,徐时仪老师始终不忘教书育人初心,不负立德树人使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徐时仪老师寄语同学们“努力问学,融会贯通,在传承中发明,融传统于现代,做有抱负、有追求、有创新的优秀人才”。

用心用情守初心,教书育人担使命

学生生活园区第七党支部采访了世界史系裔昭印教授。裔昭印老师从教四十载,始终以学生为先,循循善诱谆谆勤育才。她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更重视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人文素质和工作能力。“师生之爱:心灵的港湾;终身学习:创造力的源泉”,裔昭印老师常说这句话是对她兢兢业业坚守教师岗位并能取得巨大成就的精辟总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裔昭印老师时刻谨记一名共产党员肩上的责任和使命,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学养涵育与滋养学生的心灵,以一颗爱心行走在教育的大道上。她鼓励青年学生不断探索钻研,积极实现人生价值,不怕吃苦,勇于担当;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书写青春华章,坚定不移地走到民族振兴的前列。

求索教学之精神,深耕育人之沃土

学生生活园区第四党支部采访了中文系郭开平副教授。年少求学时,郭开平老师艰辛刻苦,求知若渴,攻破万难将人生的艰难,石以砥焉,化钝为利;授业传道时,他懿言嘉行,授人以渔,在三尺讲台上激情澎湃,为学生答疑解惑,积极将“教导下一代”的重任担在肩上;退休后,他初心笃定,慎终如始,时刻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默默无言地继续挑起着教育事业的大梁。郭开平老师以实际行动贯彻践行着“五老”精神,忠诚敬业、关爱后代、务实创新、无私奉献。

人文学院学生党员将以“五老精神”为指引,主动学习老一辈学者们的精神,努力用前人经验烛照当下,争做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供稿、摄影:人文学院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