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法政学院行政党支部开展专题学习

发布者:张文青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25


为更好提升治理效能,服务师生一线,1017日上午,哲学与法政学院行政党支部在徐汇校区文科楼808室开展专题学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论述,强化行政党支部在学院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党委书记高亭、学院副院长公共管理系张振洋副教授、行政党支部全体党员参会。

会上,张振洋副教授结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五卷的学习,就基层治理方面进行了分享。他认为,基层治理在中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强调了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的重大意义。首先,基层治理是中国政治体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老百姓对党和国家的支持至关重要,基层干部的工作表现直接关联到党的形象和执政根基。其次,基层是老百姓享受城市服务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场域。中国的体制需要基层块块(街道和居民区)来组织和提供服务,基层治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最后,基层社会治理被提升到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高度,是中国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只有做好基层治理,才能确保社会的长治久安。

在谈到中国基层治理与西方的差异时,他表示,中国的基层治理需要将条条(部门)的服务汇集到块块(街道和居民区)来组织。他举例说,在中国,如果没有居委会干部的带领,老百姓可能不信任直接上门的服务人员。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基层治理的独特性和优势。关于基层治理如何影响社会安全,他强调,基层治理通过了解新兴群体的党员的思想动态,如外卖小哥等,建立党支部来维护社会稳定。他提到外卖小哥不仅要跟随导航,还要跟党走。通过这种方式,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问题,确保社会的稳定。

党支部党员、院办主任郑舒说,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育强国”不仅是民族复兴的基础工程,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支点与制度枢纽。作为哲学与法政学院的一员,哲学追问“人之为人”,法政研析“治之为治”,二者交汇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命题。新时代新征程,我们更应自觉站在“教育强国”的高度,审视自身使命。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铸魂育人,把公平正义、人民至上、人类关怀的学术传统转化为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以系统思维推进法学与哲学、伦理学与治理科学交叉创新,扎根中国大地建构自主知识体系,为法治中国、善治中国提供理论支撑。

党支部党员张晓雷在发言中表示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与战略属性共同构成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导航标”与“压舱石”。在实践路径上,要注重系统部署与重点攻坚,强化数字赋能与开放共享,坚持协同联动与服务导向。通过一系列关键路径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效。

党支部书记翁娜总结了通过本次专题学习,哲学与法政学院行政党支部的全体党员对基层治理和教育强国建设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学习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为基层治理效能提升和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版权所有 © 上海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