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讲四有”做合格党员 主题征文选登(3)——坚定的信仰,落地的情怀


发布日期:2016-07-04 作者:系统管理员 浏览次数:317



坚定的信仰,落地的情怀
( 教育学院14级研究生教育2班党支部书记 杨伊)
 
读大学期间,我是带着憧憬递交入党申请书,带着信仰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我读了些书,走了些路,学了些理论,有了更开阔的视野和更客观的视角,对党的情怀也从萌生走向升华,由升华最终落地。关于党员的“四讲四有”,这一次我想说说自己的故事与见闻。
立信念之根
2012年12月19日,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党支部书记对我说:“今后这个日子就和你的生日一样重要了。”还在读大学的我其实已渐渐明白这世上有一种凌驾于升学就业之上的人生追求,一种准知识分子更应当树立的坚定信仰——对党对国家的信任,对党对人民的忠诚。并且这样的忠诚不仅应当深藏于心,更应当不断感染他人。信念的传递绝非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源于内心深处执着,是一颗心对另一颗心的呼唤。
读研之后我有幸成为了党支部书记,我一方面感到了自己身上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为自己获得了一个感染更多人的平台和契机而开心不已。我深知力量有大小,但信念不可动摇。因为各种不可预期的困难或许可以让我们重新斟酌人生道路,但总有一种信念是不能被推翻的,因为作为一名即将步入社会的研究生党员,对党对国家对社会的信任在选择未来的路上总能赋予我们一种勇气和力量。信念是党的事业的根基,聚焦到每一位党员,不论阅历多少,也当是生命的根本。
守规则之本
我们青年学生党员都有幸降生于国家飞速发展的美好时代,从教科书上我们知道遵义会议就是遵守了“充分发扬党内民主”这一被党章规定的“规矩”,进而成为了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规矩成为了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和党与军队的许多领导同志同错误思想展开尖锐斗争的利器。我们这一代人没有经历过腥风血雨的战争年代,也没有遭受过“不讲规矩”带来的“文革”浩劫,但和父辈一样的是,我们都曾在党旗下举起右手,都曾发誓“遵守党的纪律”,那么就要用一生履行诺言。
庭院不扫何以扫天下,在大是大非上守规矩就要从点滴处做起,我们支部自成立起就有一套运行规则,这是我们必须遵守的底线。人是有温度有情感的,而纪律与规矩是钢铁般的,既是懂人情知冷暖的人又是有底线守纪律的共产党员,既是有头脑会思考的研究生,又是勤恳朴实不投机取巧的正直之人,这成为了支部每一位同志兼具的属性。
承道德之源
我的爷爷是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军人、老党员,回到地方做了财政方面的领导,他是我关于党员道德与操守的启蒙老师,也是我这一生最敬佩的人。几十年来他在整个单位是出名的清正廉洁,别人总用军人的“一身正气”评价他。爷爷性格很安静,平日里和我们交流很少,他的故事都是我从父辈和他的同事那里听来的。爸爸经常说他唯一一次挨爷爷打就是因为从路边捡回来一个人家丢弃的木棒,因为不是自己的最后他是哭着送回去的。后来爷爷在单位给所有出色的职员都涨了工资,唯独没有给奶奶涨工资,连单位的人都劝他不要对奶奶要求太严苛。可是爷爷却说:“我是领导,她只有做得更出色才可以涨。”
爷爷去世前的两天把党支部书记叫到医院预交了半年的党费。他生前总说不是自己的不能拿,生前身后都不能欠党和国家的。爷爷的道德品质让我这一代对中国共产党有了一种很崇高和圣洁的认识,加之我父亲这一辈是在部队大院长大的,多半也都是军人,所以我们进入大学后都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如今也都是共产党员。我是我们家这一代最小的孩子,爷爷去世后的第二个月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三年之后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读研之后我荣幸地成为了党支部书记,奶奶知道后送给了我一件最珍贵的礼物——爷爷四十多年前去北京见周总理时提的文件包,他生前视若珍宝。奶奶要我也要向爷爷一样一身正气,一生清正廉洁,承祖祖辈辈道德之源。
秉奉献之心
前些天一位和我关系很好的师哥和我说他要去援藏三年,我问他:“那嫂子一个人带孩子吗?”他说:“是啊,当时离做决定只有两个小时,我一打电话给你嫂子她就非常支持。”师哥的孩子小学一年级,援藏既要和对亲人的思念作斗争,又要和高原反应作斗争,这是一种奉献。我问他:“师哥,让你这么坚定的根源是什么呢?”“我入党是在上师大,我的家庭、长辈、学校一直以来就给我一种影响,只要党和国家需要,随时准备被召唤。”他低声说。
严格意义上说,我们并非真正的同门师兄妹,但习惯性的称呼理当让这种长期以来的影响终身埋植于我的心中。以前师哥总教育我要做一个有情怀的教育工作者,更要让自己的情怀落地。同为党员,共享上海师大一个母校,将来我也会成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日复一日,在母校的教育下,在身边这些优秀党员的影响下,我明白了这种“情怀”的意义。
随着年岁和阅历的增长,面对党旗立下的誓言在我心里总会日益深刻。我知道自己仍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一路注定风雨兼程,但我相信,如此的“情怀”终会迎来“落地”的一天。